close
      


作者:沙林傑(J.S. Salinge)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07年10月1日
閱讀日期:2008年8/10-8/?
入手方式:博客來@080118購買


1951年出版,方年32歲(現年90歲)的沙林傑寫下人生唯一長篇故事,
對當時懵懂虛空的青年靈魂有如當頭棒喝,亦為沙林傑立下經典不墜之地位。
《麥田捕手》在台灣出版市場一直保有一席之地,卻未經沙林傑本人授權出版,
加上翻譯質量不精,導致諸多脫鉤之處,無法將次文化用語恰到好處地呈現出來。
有幸的麥田出版社於去年(2007年)得到沙林傑親筆授權,但沙林傑訂下三項條款,
規定書中不能有任何經典字樣、不能放他的照片,封面也不能有任何圖案與文案,
此舉一出讓我對作者本人有濃厚興趣,進而有幸得以拜讀其經典大作。

沙林傑在這本類自傳性作品中刻劃出青少年的叛逆與徬徨、彆扭與憤怒,
美國50-60年代面對二次大戰與越戰創痛的洗禮,加上工業革命以來人情的冷漠,
戰爭粉碎19世紀末人們肯認20世紀的樂觀論,而工業高度發展加速虛無主義茁壯,
接踵而來的新左派(New-left School)以及黑人平權運動讓社會面臨新紀元,
靈魂在黑暗中跌撞尋找不到出口,虛無主義遂蓬勃發展、大行其道。

過去因為社會資源有限性逼使人們直接從幼年期一足跨越到成年期,
10來歲的小孩就被視為成人,尚處茫然無知時期就擔負起養家的壓力,
然而隨著社會慢慢高度化,青少年的育化過程漸漸受到肯定,
此時期的青少年心智未成熟、情緒脆弱,行為也容易出現偏差。
面對服從/盲從與主宰/叛逆,他們的內心充滿矛盾與衝突,
哪怕是雞毛蒜皮的小事都容易讓彼等呈現偏激或情緒化的狀態,
因此《麥田捕手》裡頭大量出現的情緒性鄙俗字眼就很容易引起共鳴。
  

故事的主軸很簡單,主角霍爾頓家境不錯,哥哥D.B.甚至是好萊塢劇作家,
父母親安排他進入貴族學校潘西中學就讀,孰知他竟因為成績不佳被退學,
因品行不良、放蕩不羈過去屢遭其他學校退學,如今聖誕節前夕又被退學,
深恐父母親責罵暫時不急著立刻回家,而故事動線就是退學後兩三天所聞所見。
霍爾頓在這段期間內不但與歷史老師談論成績、和室友們聊天打屁、
在電車遇見同學歐尼的母親,甚至到飯店裡召妓,做盡人生狗屁倒灶的無聊事,
半途中無所事事想見老妹菲比,假借盤纏不夠偷溜回家聊人生目標,
逢計程車司機就問中央公園裡頭的鴨子冬天時下落何處,
我們彷彿從他的背影裡頭映襯出自己年少輕狂時對人生懵懂、沈悶的一面。

霍爾頓可以說是芸芸大眾最佳的化身,或者說是魯迅筆下的阿Q,
弟妹十分聰穎,哥哥又在社會嶄露頭角,只有他一事無成彷如米蟲一般,
天生下來的框架束縛了他,無論自己如何努力企圖突破都是枉然,
讓他陷入自暴自棄,甚至希望自己到森林外蓋小屋,然後裝聾作啞,
取個天生聾啞的妻子,完全以紙條來溝通,在在突顯出自己的無奈與自我放逐。
甚在旅館裡頭被妓女桑尼與門房毛里斯打劫時儘管憤恨不已,
卻只會口出『下流窩囊廢』的惡言,甚至連自殺的勇氣都沒有。
遇到挫折便流淚(故事裡頭總共哭了三次),沒有勇氣坦然面對一切,
儘管性格看似無賴流氓,但性格的偏差與懦弱使他不是逃跑就是哭,
充分展現年輕人企圖凸顯自己標新立異的好勝心態,卻又沒有成人的承擔勇氣。
霍爾頓眼裡望出去的世界是扭曲的,甚至帶有點主觀的憤世嫉俗,
但這面鏡子也投射出青少年眼底下世界的面貌。

故事後半段總算提及為何將本書定名為《麥田捕手》,
藉由妹妹菲比的質問,霍爾頓慢慢鬆動對未來目標的閉口不語,
認為自己的職務是守備在麥田裡頭玩耍的孩子,而他就在站在懸崖邊,
伸手抓住往懸崖邊奔跑的孩子——做個徹底的『麥田捕手』。
而這象徵霍爾頓厭惡社會上嫣世媚俗的道德規範,孩子則象徵純樸化身,
而他的存在便是保護那些孩子免於受到大人世界烏煙瘴氣的毒瘤戕害。
爾後安多里尼先生對他的一席話雖不至使其醍醐灌頂,但也逐漸抽絲剝繭,
讓他漸漸窺探出人生存在本質的真諦:
一個不成熟男子的標記,是他願意為某種原因英勇地死去;
一個成熟男子的標記,是他願意為某中原因謙卑地活著。』

安多里尼告訴他,歷史上有許多人們都像霍爾頓在道德和精神上感到孤獨,
幸而他們有幾個將徬徨過程記錄下來,只要向他們學習即可。
這席話讓霍爾頓重新思考,回去尋找人生本質的意義,
結果如何我們無從得知,而這也取決於每個人在社會化過程中領悟的程度。

青少年看待世界何其不順眼,是因為他們缺少了成長中自我碰撞的機會,
然而在一連串摔跤又結痂的自我摸索中,盼望我們都能找到這世界立足的方式,
綻放出生命爛漫的火花。



☆Note


【大家的心得】
這是什麼狗屁倒灶的世界?—我讀《麥田捕手》有感  (Zen, 敦南新生活)
其餘待補。

【中文版商品頁】
 麥田捕手(博客來網路書店)
 麥田捕手(金石堂網路書店)
 麥田捕手(誠品網路書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mpuzz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