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莫欣‧哈密(Mohsin Hamid)
出版社:印刻
出版日期:2008年5月1日
閱讀日期:2008年4/22-4/25
入手方式:試讀活動


莫欣‧哈密的首度認識應該始於印刻文學生活誌3月份的月刊,
當下看到作者照片腦海中浮現的是卡勒德‧胡賽尼這位作家,
以細膩筆觸磨刻出動人無數、膾炙人口的故事。
其實我已經許久未曾接觸過不同文化衝撞下所產生齟齬的故事或電影了,
唯一在腦海尚歷歷在目的莫過於『火線交錯』這部電影,
以及過去學到杭亭頓所著《文明的衝擊》(Clash of Civilization)一書。

建議閱讀本書前可以先行翻閱李有成先生所撰的導讀,
這樣在閱讀開始才不至因作者獨特的敘事筆法而感錯愕。
作者採用兩個觀點擺在同一敘事者身上,以舞台上獨白的形式描繪。
讀者只能聽到故事中主人翁成吉思獨言獨語,
並穿插許多主角應對聽者的反應使整個故事並非靜止,而是流暢的。

故事敘述成吉思在拉合爾茶館的一隅遇見陌生人,進而與之攀談,
名為攀談其實說穿了只是成吉思人生歷程,卻完全無法掌握聆聽者身份,
儘管成吉思屢次意圖刺窺這位莫噌人的真實身份,但往往不得要領,
故事最後留下若干空白,使得結局氣氛詭譎莫測,
這種後勁很強的結局也是讓讀者心頭懸宕的原因之一。

剛剛之所以提及可以先行閱讀導讀,
儘管整個故事的大綱在導讀時便可大致掌握劇情發展,
(因此衷心建議不喜歡爆壘的讀者們可以先略過導讀最後再看。)
但我想本書篇幅雖短,內容所要傳達無非是對不同文明激盪後的看法,
因此故事情節的重要度反而略顯其次。
閱讀導讀後方發現作者操弄名字寓意的本領極高,
例如成吉思Changez代表change,女主角艾芮卡Erica即為America,
成吉思所任職的公司『安德伍參孫』原名Underwood Samson,
開頭字母便是眾所皆知的US。
除此之外故事人物所代表的文化意象,這些都是未閱讀導讀無法明瞭的。

老實說我接觸後九一一的小說並不多(還有印象的大概非《燦爛千陽》莫屬),
尤其是專門從不同角度、立場來詮釋後九一一世界的書籍。
在本書中作者大剌剌地揭開九一一事件前後文化氛圍的轉變,
從之前美國好似中國唐朝般將各種文化冶為一爐(有人謂此乃『馬賽克』),
到反恐口號甚囂塵上時美國表現出來對其他文化的漠視、歧視,
甚至輕易在別的國土發動戰爭,在在顯示美國自以為是的老大心態。

另外作者雜揉對資本主義的不滿看法於其中,主角在美國追求唯物主義,
那種視資本為支配整個世界的心態,其實是可議的。
主角身在美國資本主義拜金的氛圍下,自然認為世界必然繞著資本運轉,
但當對周遭上演的歷史漸漸熟悉之後,才能用比較客觀的態度面對之。

  
註:(左圖)拉合爾古堡;(右圖)夏拉瑪花園;兩者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閱讀過程中才對巴基斯坦的近代史地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加上日前巴基斯坦反對黨領袖班娜姬遇刺身亡,
使得這個地區的國際局勢更顯詭譎動盪。
美國及各國意圖從中斡旋,進而干預該地政經局勢的老大心態瀰漫著,
也許只要有文化的存在,勢必有支配和臣服的情形出現。

作者說道自己深愛美國,本書對美國的批判赤裸裸地揭露,
不過是『愛之深、責之切』的心態使然罷了。
到底將有多少的夢碎在美國?這個情形唯有美國自己知道。

☆Note
感謝印刻出版社提供本次試讀機會

【活動頁面】
Hamid02.jpg

【延伸閱讀】
《印刻文學生活誌》2008‧三月號:莫欣‧哈密 (印刻)

【大家的心得】
拉合爾茶館的陌生人:過於喧囂的沈靜( 三個人的蟹居)
濕軟的餐桌獨白,Mohsin Hamid《拉合爾茶館的陌生人》 (非.推理小說研究社)
請聽「我」說.《拉合爾茶館的陌生人》 (洛雅彌.愛斯蘭的工作室)
拉合爾茶館的陌生人 / 一切盡在不言中 (Forever Fish)
長舌男 v.s.《拉合爾茶館的陌生人》 (來人啊!!給我一杯酒)

【中文版商品頁】
拉合爾茶館的陌生人(博客來網路書店)
拉合爾茶館的陌生人(金石堂網路書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mpuzz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