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傑佛瑞‧迪佛(Jeffery Deaver)
出版社:皇冠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06日
閱讀日期:2009年03/15-03/19
入手方式:試讀活動


破窗理論(Broken Windows Theory):
破窗效應是犯罪學的理論,認為環境中的不良現象若被放任存在,會誘使人們仿傚,
甚至變本加厲。該理論由James Q. Wilson及George L. Kelling兩位於1982年提出,
該標題來自以下例子:
1.想像一幢有少許破窗的樓宇,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頗可能將會有破壞者打碎
  多一些的窗。最終他們甚至會闖入,如果發現無人佔用那裡,也許就住下來或者
  在內裡放火。 
2.又或想像一條行人路,有些垃圾堆積起來,不久就會有更多垃圾堆積。最終人們
  甚至開始遺下裝有外賣餐店垃圾的袋或是闖入汽車內。 
根據破窗理論,要阻止破壞就應該在問題還小的時候動手處理。如果破窗迅即被修理
好,破壞者就不大傾向去打碎更多的窗或製造更多損害。同樣如果每日打掃行人路,
垃圾就不大會堆積(或亂拋垃圾的情況會大幅減少)。


當我們的生命被毫無保留地複寫在虛擬世界裡,供他人檢索、研究、謄寫抄錄在筆記上頭,
血液、指紋等高度私密性的資料一旦曝光,將使原先穩妥的呼吸乍時變得尷尬、無從擺置。
隨著電腦處理資訊技術的發達與普及,過去無法處理之零碎片段、無意義的個人隱私資料,
在當今能快速彼此串連、比對歸檔與系統化,只要將看似中性無害的個人資訊累積在一起,
許多吾人長期的行動軌跡便呼之欲出。鼓吹隱私自主的民主憲政國家淪落至此,無尤悲乎?

本書乃作者去年(2008)推出林肯‧萊姆系列的第八作,美國在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後,
假借國家安全之名大行啟動反恐機制之實,個人隱私不斷被國家透視侵入,徒具空洞骨架。
作者抓住這個高度爭議性的話題激引讀者興趣,以『兇手掌握被害人情資』作為創作主軸,
探討當今個人資料數位化產生的弊病,讓人在追緝兇手的過程中亦不忘反詰網路機能利弊。

被萊姆暱名為『嫌犯五二二』的兇手不但犯下一連串兇殺案,更捏造證據嫁禍給無辜之人,
萊姆的堂弟亞瑟因而被拘禁在監獄,儘管兩人先前素有嫌隙,萊姆還是決心揪出變態兇手,
隨著嫌犯五二二於某次嫁禍過程中被警方發現,他不但竄改資料設計暗殺艾米莉亞警官,
也開始佈局找替死鬼代替五二二意圖逃脫。警方一方面需在SSD機構裡出夾帶資訊的漏洞,
另一方面也針對各個擁有使用權限的高級主管進行訪查。五二二因為掌握操縱資訊的優勢,
使雙方處於『敵暗我明』的情境,加上透過『系鏈個體』使警方一干人等的資訊不斷外洩,
萊姆因不諳操作電腦面臨資訊反噬的困境,究竟他要如何運用網路反將兇手一軍?

沉睡的娃娃》裡『真人測謊機』凱瑟琳以表意學作為辦案的依據,可說與萊姆大相逕庭,
而長篇系列儘管延續先前先前人物的背景與特質,卻不會讓人因中途插入閱讀而不知所云,
這點可歸諸於作者煞費苦心地鋪陳介紹,讓人不但很快對角色產生認同心理,在閱讀之餘,
也會想要將各角色過去遭遇的故事一同挖掘出來閱讀,高超的行銷創作手腕的確讓人臣服。
故事類似電影《全民公敵》的情節,指陳出你我身份大剌剌被攤在陽光下供人檢視的驚慌,
當國家機器堂而皇之地以保衛人民為口號,卻滲透侵入個人資料進行無必要的偵察與監控,
其實某方面正走回赫虛黎《美麗新世界》與喬治‧歐威爾《一九八四》筆下的恐怖國度。
我們一方面高呼民主自由,卻任由國家以另一種形式箝制我們的隱私自由,豈不可笑哉?

故事整體劇情緊湊、讓人隨著一樁樁連環兇殺案而屏息、而心驚,甚至驚訝自己何等透明,
角色心境的揣摩亦拿捏地恰到好處、不至濫情,尤其觀看全身癱瘓的萊姆艾米莉亞戀愛,
反而因為撇棄典型男女主角俊帥俏麗的刻板創作,『後天』缺陷的感情讓人覺得無比新奇。
除此之外作者屢次抓住劇情緊湊之處陡然停止,讓人產生錯誤揣想後才緩緩道出真相原委,
許多刺激場面差可比擬《CSI犯罪現場》的電視鏡頭,一路讀來不覺枯燥、直呼過癮。

以『破窗理論』作為犯案概念,營造出啟人疑竇的氛圍。本書不但讓我們瞭解資訊的恐怖,
甚至故事劃下句點的同時不但毫無輕鬆之情,也不禁畏懼是否落入現實兇手的禁臠與覬覦。

☆Note
①感謝皇冠出版社的李小姐提供本次試讀機會。
②心得寫著寫著,不禁讓我想起曾經被我國大法官釋字第603號宣告違憲的按捺指紋案X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mpuzz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