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謝曉昀
出版社:台灣商務
出版日期:2010年02月01日
閱讀日期:2010年02/03-02/04
入手方式:試讀活動

不是忘記我們魂牽夢縈的親人,而是學會放掉中間的細節。那些糾纏我們的心的悲
痛,只記住她們美好的模樣,曾經深深烙印在我們靈魂與生活中,那些美麗的記憶,
會讓我們如同在某個形式少,與她們一同活著。
』誠如作者在自序導讀中提到,死亡把
我們活著的勇氣挖空,讓自己感覺生命是何等地渺小,進而思索『生命』及『已逝』孰之力
量比較劇烈。沒有人能折指編算出自己真正的命數,把所有身邊摯愛囊括攜帶在自己生命旅
程的細軟包袱裡,永遠叫伊等陪伴我們直至生命終程,任何生命總有殞落逝去的一天,然而
重點在於究竟我們是否有勇氣去承受被悲傷吞噬的無助,以及如何在無法磨滅的痛苦中試著
轉念,把負面情緒轉化成支撐下去的信念,這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難題,也是作者藉本書所
要探討的想法。

我們可曾想過,要走出兒女失蹤下落不明的陰霾,甚至體會到自己再也無法目睹兒女平安歸
來的一連串精神折磨,將需要多大的勇氣?鎮日讓自己陷在無所適從的惶恐與不確定中,久
而久之任誰都寧可泯除最後一丁點的希望火苗,然而此際的你/妳突然接獲找出兒女遺體的
消息,又將是接踵而來的紊亂與無所適從:喜的是經歷百轉千迴的折磨終於可以一睹兒女親
顏;悲的卻是自己淪為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戚局面,一如作者所述,這一向是上帝給世人的
一個問號,那些還活著的人面對身邊死亡來臨時將會是何種模樣。作者把創作背景設定在八
0橫跨九0年代的經線上,經由五個人內心對話以及書信往來編織了一則則悲慟的故事,原
先不過是一名被發現陳屍於草原的女孩,竟牽扯出橫跨兩個世代的成長背景。十分有趣的是
作者雖為台灣人,卻反將故事角色定位成外國人物,也許跳脫中國傳統觀念教條之累,更能
以另一番心境盡情發揮創作吧。

故事中以警官蘇利文、母親葛羅莉、姊姊羅亞安等五人串連敘述而成,以一樁在草原發現的
兇殺案揭開序幕,然而故事主體並非放在抽絲剝繭追緝兇手的過程,反而側重在蘇利文
羅莉
以及羅亞安的內心情感波紋的描寫,作者之筆觸極其細膩雋永,把受害者家屬經歷數年
的精神折磨恰到好處地揣摩出來,直抵每個人心中脆弱不堪也最無法承受再度受創的部分,
一切的痛苦及對命運的咒詛在作者優美文字下昇華成對逝者的放手與成全。作者沒有華麗文
字的譁眾取寵與詞藻堆砌,只是靜靜地以淡雅的口吻敘述受害者家屬從案發之際到最後傷痛
結痂的經過,讓人在冷靜的言語背後嚐到對生命不捨得炙熱溫度,一如蘇立文說到『這些
信承載過多的期待與想像,如一顆飽含憂傷淬鍊的鑽石,發散出太多讓人不敢直視的
情緒光折,沈重的讓我拿到信,感覺那些隨著時光流逝,而逐漸平撫失去愛蒂
心痛,又開始從最底部裂出大縫。


作者以非常細膩的筆觸書寫葛羅莉羅亞安內心的煎熬及創痛,儘管故事最後揭諸的真相是
那麼讓人震撼,但依舊無法讓讀者你我感到一絲絲憤怒或氣餒,也許這是段命定的悲劇,也
是種讓人反思的宿命吧。當S鎮的每個人都亟力逃離這個泥淖,最後往往發現自己早已被困
在當中無法脫身,一如凡內莎的姊姊琳達。作者筆下挖出的不僅僅是一個慘不忍睹的兇殺案
件,更是一連串糾葛牽纏在這個死氣瀰漫城鎮背後的辛酸淚史:警官蘇利文是、母親葛羅莉
是,甚至姊姊羅亞安、綠怪人哈特曼也是,他們面臨摯愛離開身邊的內心絞痛與苦楚全都如
實地刻畫下來,讓人不禁要感到悲傷莫名。

但或許誠如警官蘇利文發現真相後的不做為才是對當事人傷害最小的作法,讓傷痛隨風逝去
不要再一味沈緬於過往,有些真相的殘酷還是埋藏在內心不要揭露出來,才能讓生者放棄對
死者的執著與不甘,讓生命繼續向前邁進。誠如羅亞安說:『不是忘記我們魂牽夢縈的親
人,而是學會放掉中間的細節。那些糾纏我們的心的悲痛,只記住她們美好的模樣,
曾經深深烙印在我們靈魂與生活中,那些美麗的記憶,會讓我們如同在某個形式上,
與她們一起活著。
』唯有放手,才能成全美麗的風。

☆Note
①感謝台灣商務書局與林先生提供本次的試讀機會。

【活動頁面】
安娜之死.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mpuzz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