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庇里牛斯山的城堡.jpg   Slottet i Pyreneene-1.jpg   The Castle in the Pyrenees.jpg


作者:喬斯坦.賈德(JOSTEIN GAARDER)
出版社:木馬
出版日期:2011年01月13日(暫訂)
閱讀日期:2011年01/09-01/10
入手方式:試讀活動


從幼時便津津樂道、讚不絕口的《紙牌的祕密》、《蘇菲的世界》在經歷了歲月洗鍊後依然钁鑠的現象看來,本作《庇里牛斯山的城堡》讓書迷望眼欲穿了十餘年,終於以包裝了『哲學思辯』與『感情衝突』的面貌見世,此舉勢必再度挑起讀者對於哲學抽象論證詭辯與反思的興趣,進而心滿意足地於其中獲得到不同層次的人生態度。誠如譯者周全在導讀中說道,若說《蘇菲的世界》主軸在於探討個人與世界本質為何,那麼本作核心問題便更進一步地尋究宇宙的根源以及死後世界靈魂的依歸之處,作者以一次離奇車禍為故事背景,進一步拉攏了信仰、愛情、理性等多道命題於其中,於改以電子郵件小說的形式呈現在讀者面前,大大降低了哲學論證枯燥乏味的必然性,讓讀者在魚雁往返間也能用另一種比較輕鬆的心態去看待這個嚴肅話題。

劇中男女主角斯坦蘇倫在三十年前本來是一對如膠似漆的情侶,卻因為某次在山區開車旅遊疑似不慎碾過一名身披紅披巾的婦人,兩人事後返回現場察看只見紅色披巾高掛樹枝上,那位婦人卻憑空消失不見蹤影,甚至連報案紀錄都付之闕如。兩人在恐懼與猜疑雙雙夾擊下又再度遇見那名婦人面帶微笑地對兩人說了匪夷所思的話語後嫣然消失,這樣情形讓兩個人的感情瞬間變調,彼此都企圖為自己所見所聞給一個合理說法解套:斯坦以理性態度分析此次意外,認為一切不過只是離奇巧合;蘇倫卻一頭栽入鑽研靈魂與死後世界的概念探討,因而培養出堅定的信仰,兩人最終因該起事件而不得不黯然分手。長達三十年的闊別後,兩人各自論及嫁娶,卻在舊地意外撞見彼此,因而以電子郵件互通有無,進而分享彼此對於人生甚至當年事件的探討抒發,兩人針鋒相對的激辯後竟讓當年謎團般結局以一個不可思議的形式再度上演。

大多數讀者必定會對本作所以定名為《庇里牛斯山的城堡》有著不解之惑,蓋本書是本典型挪威小說,故事裡頭出現場景亦皆脫離不了挪威國境,何以最後會以西班牙和法國交界的『庇里牛斯山』作為書名?此乃脫胎自比利時繪畫大師一幅超現實主義畫作使然。這幅在故事中屢次出現的畫作或多或少也象徵了男女主角對於浩瀚宇宙探討論辯的過程,斯坦服膺理性主義教導人們的假設驗證過程,對所謂『形而上』的靈魂世界嗤之以鼻而認為不值一哂,反觀蘇倫卻在三十年前的『懸案』後開始認為靈魂必定見存於這世上,徹底地採取了宗教世界對於人類自身作為的應報以及生死循環的概念,兩人在電子郵件上面的激烈爭執堪稱是本書最大賣點,作者以一種比較開放、不拘束的形式融入了哲學和情感的嚴肅探討,讓讀者能以比較開闊的心胸去檢視故事中兩人對於生命命題交持的正反意見。

撇除了故事中佔大多數的『理性科學』與『宗教信仰』之外,作者也把男女主角對彼此懷抱的思念與無盡愛情透過電子郵件給傳遞出來,讀者隨著這些信件亦步亦趨地檢視當年意外的發生始末,進而以客觀第三人立場看待男女主角對於疑雲的不同解讀,隨著原先充滿火藥味與抽象探討後,故事後半段反而比較側重於車禍當時的細節刻畫,這樣鋪陳反而有種懸疑小說的經營氛圍,也算是成功將原先可能會讓人感到不耐的劇情改以另一種稍具『小說』形式來呈現,故事最後以一個離奇結局作結,逆轉直下的情節儼然是要人感到詫異莫名,也由是將當年光怪陸離的現象賦予一個既合理又乖張的說法,讓人印象為之深刻。

從哲學層次來看,這是一本幫助你我以不同觀點看待宇宙或生命來源的論理之作,然而改以小說的角度觀之,反而又變成一部刻畫對逝去愛情的追緬作品,原先可能懷抱一絲絲『死灰復燃』的愛情或許誠如作者在故事中不斷暗示的,是個必然無法劃下獲得滿意結局的下場:縱然我們擁有理性解構分析生命的本事,可能都無法逃離不理性命運捉弄與心碎的摧殘。

☆Note
①感謝木馬文化提供本次的試讀機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mpuzz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