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孫子武丸
出版社:獨步
出版日期:2007年06月08日
閱讀日期:2009年04/22-04/24
入手方式:圖書館@借閱


獵奇犯罪、性愛、戀屍癖、自瀆、伊底帕斯情結,生命本質上就是荒誕不羈的質變過程,
社會發展中過度強調對原始本能的壓抑,由統治者制訂造作的禮儀與意識型態重新形塑,
當人們披掛上倫常道德的外衣後便極力攻訐『違反多數』者,因此造就所謂的『異常』。
正因為脫離多數認可的價值體系,所謂的異常被冠以『畸形』『噁心』等非難的大帽子,
但其實整體上異常與正常並無二異,只是看待事物與認知觀感的切入視點不甚相同罷了,
諷刺的是,綜觀古今人們口中『異常者』卻是在青史上雄踞一隅,改寫歷史扉頁的能者,
又或對比於異常人之行事作風,正常人往往常自陷『集體瘋狂』的泥淖,豈不令人發噱?

作者將生活在真實周遭卻陷入異常認知的獵奇殺人犯形塑出來,藉由彼等殘忍變態行徑,
進而引述佛洛伊德史達克就心理分析及精神病學的討論,並研究行為背後的認知模式。
與其說是本格推理『敘述性詭計』作品,我個人覺得劃歸為犯罪心理小說也許來得貼切,
作者在一展開便以〈終章〉鋪陳,警察緝捕兇手而蒲生稔也坦承殺人不諱即宣示了結局,
在讀者預設立場與瞭然於心的情形下,作者遂搭疊大量露骨病態殺人與姦淫屍體的骨架。
作者在故事裡採用三種不同的視點,退休刑警熥口蒲生稔及母親雅子各穿插在故事中,
歷經喪妻之痛後的樋口曾接受遭蒲生稔殺害的敏子之照顧,歉疚之餘與其妹薰決心緝兇;
兇手蒲生稔則在家中與社會上扮演不同角色,為了追求更高層次的戀愛他不惜殺害女人,
割除乳房、性器官只為了貪圖歡淫;另一方面母親雅子對兒子近來反常舉止燃起好奇心,
開始對兒子徹夜未歸、房間出現裝有不明液體的袋子等現象感到懷疑,希望能找出真相。
三個人各懷鬼胎地遊走,為了尋找真相、追求性愛、告慰內心讓鬧劇悲劇不停交替上演。




                           (以下涉及謎底的分析與討論,閱讀前請先三思。)





凌徹在解說引用我孫子武丸於〈敘述性詭計武論〉所說『敘述性詭計並非只是欺騙讀者,
有時更帶有彷彿世界崩壞的錯覺效果』。明顯地他將敘述性詭計這個謎團核心推向顛峰,
讓人在故事結尾短短數行產生整個認知解構的錯愕,與本格推理慣於拚命隱藏犯人身份、
直到最後才豁然開朗的創作技巧不同。作者反其道而行將背景不明的犯罪結局揭露出來,
只是曖昧地告訴讀者『蒲生稔就是兇手』的鐵證,卻省略其他犯案動機與變態犯罪經過,
無論讀者存疑與否至少都欣然接受這個無以撼動的事實。小說開頭背景資訊相對的缺乏,
正是作者將詭計推到顛峰的著眼處,故事中巧妙其實置入『毫無意義的月份』這個手法,
正是一種讓人陷入認知模糊的機關。加上吾人對真相沒有異議,內容遂成為單純的閱讀,
蒲生稔殺害女人的變態行徑淪為形式化接受『視覺強暴』,也完全落入作者設下的陷阱。

或許作者描寫蒲生稔殺害女性並支解屍體的過程過於寫實,讓人完全沈浸於暴力的氛圍,
加上作者刻意將雅子家庭集中在四個人身上,雅子丈夫這個角色在開頭因為本人的厭惡,
戲份變少也是人之常情,然而輕描淡寫『原與公婆同住,但公公在五年前去世了』一句,
才是揭露謎底『家裡還有婆婆容子』的引爆點。讀者沈浸在種種異常行徑的認知顛覆中,
短短一句無關痛癢的話很容易被大腦擱置一旁,但其實真相就大剌剌橫豎在你我的眼前,
等到引線安置妥當後一起收割,讓人在故事過後一頭霧水,甚至要重新翻閱幾次才明瞭。

蒲生稔是副教授的事實被兒子蒲生信一也身為該大學學生的身份掩藏住,其實細細觀察,
我孫子武丸從未透露出『兒子=蒲生稔』的說法,只是一味讓雅子對兒子行徑產生懷疑,
讀者很快就墜入詭計裡頭了。之所以信一的房間出現不明塑膠袋、深夜未歸等異常行徑,
其實反面告訴讀者『蒲生信一正在調查父親蒲生稔』這項事實。由於雅子單方面的認知,
讓讀者隨她錯亂的步伐前進,甚至解謎篇也幅極度壓縮,真正達到世界崩壞的反差效果。

蒲生稔的行徑在精神病學不斷被討論,有趣的是太太雅子何嘗不也陷入精神壓抑的情緒?
一味地袒護兒子、為了不讓整個家庭垮掉的自我意識,凌駕在對犯罪行為的譴責與撻伐,
過於姑息的性格注定這個家庭的悲慘結局。至於每章序曲對神話近親繁殖、殺害的介紹,
對比起蒲生稔為了追求精神層次的『柏拉圖性愛』委實有趣。而對伊底帕斯情節的刻畫,
或許在母對子(雅子信一)、子對母(容子)片面盲目的信賴兩個層面來作延伸,
雖然過程令人髮指,但埋藏在結局背後的真相也讓人不勝欷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mpuzz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