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5796247.jpg  


作者:法比歐.佛洛(Fabio Volo)
出版社:寂寞
出版日期:2011年05月25日
閱讀日期:2011年05/20-05/21
入手方式:試讀活動


在人生這短短數十載的時光蹊徑上,我們總有一些心底的話不敢對關心且深愛自己的親人訴說,或許是礙於顏面,也或許是一時賭氣替彼此劃下無法輕易穿越的界線與藩籬,眼睜睜看著機會自手指尖流逝,任憑冷漠與互不聞問的空氣在彼此間不斷增長,直到時間掏空了我們還能張嘴表達的最後一絲勇氣與淚水。伸手想要抓住些時光灑下的些微記憶碎屑,卻發現自己已然與最好的時光失之交臂,我們擁有了人人欽羨的財富與家庭生活(或許再多些不完美的身體狀況),卻無法挽回年少輕狂時的所作所為,而這樣的扼腕會在爾後人生不斷從自己靈魂中汲取些記憶與悲傷,徒然留下一副被現實擊倒的軀殼。

這是一部書寫親情與愛情的悲傷故事。以自己敬愛父親與深愛女友的懷思為經,以自己成長過程與對人生感觸為緯,作者把那些難以付諸言語的情感以文字刻畫保留了下來,珠璣字字直抵讀者泫然欲泣的咽喉,剖析對人性的憤恨與逆來順受更是叫人心有戚戚焉。故事中沒有華麗詞藻,不賣弄渲染廉價感情以博取讀者共鳴,僅不過寥寥數字的簡單撲陳就足以把他所要表達的悲傷寂寥烙印在我等的心裡,尤其看著那些對於主角羅倫佐從社會底層如何胼手胝足地慢慢爬上社會中產階級的過程,更是讓人對於現代社會的冷漠與勢利感同身受。然而諷刺的是,我們都在這個混沌的遊戲規則中載浮載沉,卻無力憑著一己之力去撼動改變什麼,因此作者將這些辛酸過程付諸文字之所以感人,或許是我們對社會現況不滿而生出的依偎與互相取暖吧。

故事中某段落其實頗令人玩味。主角羅倫佐與同事兼好友尼古拉進入公司為廣告設計口號與標題卻萌生一股罪惡感,而這種愆惡其來有自:所謂廣告創意把人類導向消費狂樂主義的世代,讓人們拚命透過消費以滿足膚淺的虛榮心和滿足感。誠如故事中提及:『我們創造了空虛、焦慮,然後推銷產品去填補它們,讓大家安心。我們就跟教會一樣,先讓大家背負
了原罪,再販售贖罪券。消費是社會的動力,因為消費力決定了從屬關係、行為模式、社會階級,也就是整體的社會狀態。
』藉由廣告行銷植入消費者腦海『計畫過時』及『認知過時』兩個相輔相成的錯誤認知,逼使人們一方面無止盡地追求物質慾望,另一方面的心靈卻覺得無比荒涼空虛,兩者造成不斷消費的惡性循環。赫胥黎當年批判極權政體時曾下了以下註解:『未來的世代將找到一個方法,讓大家熱愛自己的奴役狀態,讓極權出現,不流一滴淚:那是為全體社會建構的無痛集中營,那裡的人失去自由,卻很快樂。』諷刺的是,現金極權主義未曾支配全人類,但資本主義卻能席捲全世界的消費心態。

比起故事中對於前女友的追懷,或者羅倫佐對父親難以言語的愛才是整部故事的精髓所在。作者一直都像當年那位期待父親支持肯定自己的小男孩,希望能夠從父親口裡獲得肯定與關愛,但時間空間甚至是身為男性的自我堅持卻阻隔了他倆,以致於兩個人走過大半歲月,卻一直無法把心底深處的關愛之情付諸言語。故事最後父親看似無足輕重日常瑣事的幫忙正是化解心結與隔閡的催化劑,讓兩個人重新恢復對話溝通,還有那些過去未曾說過做過的愛。看著羅倫佐的成長過程,就好像看著一個人從『不懂得愛』到『瞭解愛』的轉變經歷,然而或許他從未真正知道自己該如何珍惜,以致於故事最後他對菲德莉卡的所作所為其實還帶著些男性拙笨且魯莽的表達方式,自以為早已走出當年那個窠臼,卻沒想到自己還站在裡頭。故事最後將視角收束在門扉半掩的畫面,無聲勝有聲的感觸自心頭席捲而來,讓人感觸與悲戚良多。

總的來說,這是一部很實在且細膩的故事,它輕巧到讓我們必須摒住聲息靜靜閱讀,讓自己步入無盡情感耷拉出來的回憶簾幕裡,然後讓自己的心情在澄靜中去追索、去緬懷。易碎的情感在字裡行間中貓步,閱讀時請讓回憶恣意地撲天蓋地包圍自己吧,讓那些幽微的回憶及情感透過文字媒介彰顯在眼前,別忘了要迎身而去。

☆Note
①感謝寂寞出版社提供本次試讀機會。
②作者照片如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mpuzz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