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jpg  少女(日版).jpg


作者:湊佳苗(湊かなえ)
出版社:皇冠
出版日期:2011年04月25日
閱讀日期:2011年04/16
入手方式:試讀活動


《告白》講的是師生間玉石俱焚的恐怖復仇;《贖罪》則透過無止盡的補償心理來談論命運的陰錯陽差;而這本付梓年代夾在兩本間的《少女》,或許可以把他定位為天理昭章的因果報應。湊佳苗再度運用她對人性黑暗面的觀察,挖剖出一部探究交織命運相互影響的故事。

儘管故事裡不免有許多角色,敦子由紀子兩位同學才是真正主角:敦子為了迎合班上對她的觀感不惜在別人面前裝出一副道貌岸然的樣子,實際上卻是個腦袋空空沒有想法的草包;由紀子每天掛著一副撲克臉,似乎對這世界所有事物全都失去熱忱,宛如行將就木的木偶,兩人儘管表面看似知之甚稔,實際上彼此卻對對方任何動作與想法不屑一顧、暗中批評,以致於暑假兩人分別到不同機構擔任志工亦不曾相互告知,然而命運的繩線卻悄悄地把兩人繫在一起,兩人私底下憎恨期待的事情卻反而因冥冥中注定而發生或不了了之。兩人因為共同好友紫織的親身經歷,因而萌發想要親睹暴烈死亡的畫面,並感受死亡箇中滋味究竟為何,然而兩人各別的決定也把彼此命運再度拉在一起。

相較於《告白》以輕快柔和卻字字激狠的口吻來敘述整個故事,《少女》在體例上看來似乎改以天真無邪口吻來敘述,兩位少女『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單純想法在世人眼中或許可稽,但千萬別忘了在那個青澀懵懂的年紀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曾經對死亡的顏色著迷或想要親自策劃感受自己暴烈死亡對身邊親友帶來震撼的畫面,狂傲又無知的個性屢次將我們帶到深淵薄冰的邊緣,最後因為理智而重新『返回』人世。湊佳苗抓住了青少年對死亡命題的好奇心而寫下了這部作品,再以所謂的『因果報應』穿插在故事當中,讓人看到結局真相後不免覺得,原來所有命簿都早已在自己平時的所為所作當中鋪陳好,只等著自己懸心一念之間便可能造成截然不同的後果。

既然是描寫青少女的內心故事,免不了要有校園霸凌現象讓整個情節發展更具有張力與說服力,正因為這個年紀的青少年們十分看重佛洛伊德口中所謂的『他我』,別人對自己的觀感便是評價人格以及成功與否的拍板,而霸凌現象則成了否定自我價值的催化劑:為了能夠抹滅別人對自己的否定與蔑視,所以選擇重頭漂白開始。其實從《告白》中細細探究,霸凌所以存在,正是因為沒有人願意被別人界定為『非我族類』,明哲保身、利益權衡的分析下大家從被害人一躍成為加害人,互相踐踏彼此的生存空間與權利,直到這種歪風被發現制止,或者直到有人選擇在遺書中公開。

老實說,少女在創作風格上其實沒有《告白》與《贖罪》來得精湛,原因在於作者過於密集地講由紀子與敦子交替在章節中出現,很容易讓讀者無法弄清楚究竟當前說話者為誰,也因此故事後半段就流於緊湊但有點不知所云的局面,比起前兩作明瞭的段落章節敘述方式,這可能是《少女》創作方式上的一大失誤。加上作者刻意賣弄關子在故事前半部讓人墜入五哩霧當中,晦澀的故事氣氛要一直到後半段才有撥雲見日的解脫感,然而正當讀者以為故事會以掙脫桎梏的結局作終,卻才發現劇情一個小轉彎再度讓故事氛圍掉入令人驚愕的死寂。

總括說來,本作雖不比處女作《告白》來得驚豔四起,但是依舊保有典型湊佳苗的『復仇』風格,儘管故事鋪陳上有一些些體例上的瑕疵,但相信讀者還是會在真相揭曉之際發現,作者如此苦心脂意安排的巧妙命運,實在是巧合地叫人難以置信。

☆Note
①感謝皇冠出版社與邠如小姐提供本次試讀機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mpuzz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