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酥油(繁體).jpg   酥油.jpg


作者:江覺遲
出版社:時報
出版日期:2010年11月26日
閱讀日期:2010年11/07-11/11
入手方式:試讀活動


沈浩波先生在後記中寫到,『這是一部關於愛和信仰的書。大愛之書,又充滿了面對信仰衝突的無力。人類終究無法彼此完全接近,即使愛和感動已經排除了那麼多的障礙。』作者透過這六十萬字『類自傳』性質的小說,熔冶西藏渾然野性以及大自然蒼闊特質,更把漢族女子與藏族男性的愛情、服務落後地區的教育熱忱給全部雜揉了進去,因而揮筆寫就出這本浩氣蕩漾卻又繾綣傷懷的作品。裡頭人物乾淨而醇厚,作者透過文字把愛與勇氣的元素給逼仄了出來,讓讀者在闔上書之餘、靜穆之中不斷觀想自身的內在,不斷思考自己究竟有沒有『破釜沈舟』的勇氣為了某種熱忱勇往直前毫不退卻。誠如作者所說:『《酥油》就是這些年來我在藏區之所看,所思,所念,所期盼的,情感的總匯,它被釋放出來。』因為它究竟並非傳記,總能退一步自慰幸好裡頭的愛情不是真實在眼前發生;因為它又有點像傳記,更讓人對城鄉地區教育落差感到憂心,作者就是在這樣矛盾且曖昧的空間創出了這本小說,把所有悲傷與感動都透過了一杯酥油傳遞到你我心扉裡頭。

作者在故事中把自己寫成了一位來自安徽的漢人女子梅朵,經由多農喇嘛的引介,決心前往西藏的麥麥草原找尋那些不論是大自然迫害下產生,或者因為人為因素被遺棄下來的孤兒,然後盡其所能地憑藉一己之力教導這些毫不識字的孤兒們,並讓他們將來有能力到城裡就讀中學,甚至以後重返家鄉回饋給麥麥草原更多的孤兒。梅朵在這樣的熱忱下認識了本名東月的藏族男子月光,兩個人找尋孤兒並創辦教育的過程中漸漸浸染出微妙的情愫,而礙於命運乖舛以及傳播媒介的不盛行,兩人最後終以『生離』的苦慘結局告結。另一方面,在這五年的教育過程中,她不但費心在每一位找到的孤兒,並進其所能地幫助他們免於窘迫的教育經費以支撐下去,但長久的高山症與營養不足終於讓她被迫離開高山前往平地兩年籌措經費,但她這一別離(以及日後引發的意外)也使得整個教育中斷,終究劃下一個令人惋惜卻又茫然不知所措的句點。

沈浩波先生說得好,『雖然作者江覺遲一再說書中的愛情是虛構的,但每一次對話,每一次心跳,每一次因為文化差異而產生的劇烈的碰撞卻都是真的。包括最後的絕望。但這不是一本唯美的,有關西藏的愛情——那太小資。太多行經西藏的路人可以去寫。這是一本沈甸甸的愛之書。不是愛情的愛,是一種更真摯、更稀少、更倔強、更深刻的愛。』故事裡頭沒有絢麗的文字以及鋪張的橋段,有的只是淡淡的樸素的人物情節,以及數不清令人愕然的風俗民情與落後的生活情狀,但這就已經是最真實且普通的生命了,故事之所以讓人蕩漾心弦,正是因為梅朵生命的韌性與脆弱,把那片充滿自然神靈信仰的西藏土地給真實化了。從藏族的生活習性到彼等不講求現代醫療科技卻蘊含無比力量的信仰,作者都寫得躍然紙上,讓人好像親身與之活在同一屋簷底下。再者,故事裡頭的情愫是淡淡的悠然的,卻又純直率真到讓人幾近難以招架,男女主角不用太多言語甚至肢體動作,只是例行生活的一舉一動就能窺見其中飽滿的愛戀滋味。梅朵曾在離開麥麥草原前對月光說:『三寶作證,除非死了,不再回來。』對比故事結局的錯愕,讓人欷噓又心碎不已。

從尋找蘇拉的姊姊阿芷到親眼見到跟隨梅朵來到草原的所畫因迷信而傷,作者把裡頭的人物寫得卑微,有時候不禁要讓人喟嘆生命在這樣艱困的環境究竟價值多少,以及質疑當地居民對神靈信仰幾乎到達了難以想像的迷信地步,但很現實卻也很殘忍的,這就是當前西藏地區的宗教信仰情形,我們從勢利且『老大哥』的直觀心態去扭轉改善這些居民的生活習性與宗教信仰,就他們看來甚至不值一哂。因此閱讀時難免某程度要撇除故事社會與政治層面的意涵,而去關注其中的人文精神與生命意義,才能汲取出更多的文學價值,也才能對當前藏區的現狀提出更多符合彼等需求的指導與幫助。在這樣心碎卻又美好的愛情裡頭,我們不禁要讚嘆作者把人道關懷的精神給寫得十分精湛,有了男女主角愛情的加持,更讓人在閱讀後久久難以平復那種悵然若失的情緒,這兩股愛與關懷交織心碎哀傷的作品,讓人不免要跟作者江覺遲抱著同樣的想法:希望通過這本書能找到下一個點亮酥油燈的人。

☆Note
①感謝時報出版社提供本次的試讀機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mpuzz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