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丹尼爾‧凱曼(Daniel Kehlmann)
出版社:商周
出版日期:2010年05月30日
閱讀日期:2010年05/07-05/14
入手方式:試讀活動


有云『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但百轉千迴現實人生構築出來的機緣路鋪有時卻『靈
異』到叫人咋舌,自己起心動念的瞬間有時就此決定另一個人日後的運命,這個現象恐怕
就連當事者都毫不自知。日劇《Last Friends》傳遞出來的意象很好:吾人手執的命運之
線可能和身邊親友相互糾纏牽繞,甚至其中伴隨著與毫不相干之人難以分界的羈絆,他/
她的人生道路上可能會有無數過客,不管僅止於驚鴻一瞥或者緊密地難分難捨,我們都無
從否認命運是何等奇妙且叫人詫惑的有機體。因《丈量世界》及《我與康明斯基》聲名大
噪的丹尼爾‧凱曼在新作《名‧聲》則試著把這種奇妙抽象的概念予以實體化,藉著九個
不同人物的短篇寫出他/她們開展人生之路在真實與表象的插曲中交會,進而激展出多樣
卻深沈的人生體悟,叫人在驚異連連之餘細細品讀命運之奇妙。

看似九個獨立彼此毫不相干的故事,卻會在字裡行間挖掘出『上一個主角出現在本章一隅
』的驚人現象,不管吾人是個知名演員、企業主管,抑或是沒沒無名的網路部落格格主、
平凡的老太太,在這九個獨立的故事中卻悄悄地影響著彼此,耷拉出絢爛且龐雜的命運之
網。討厭使用手機的艾布凌因售貨員疏失陰錯陽差地買到名演員的手機,困惑的他無從逃
避只好選擇充扮別人口中的『拉夫』,最後甚至因為探窺別人隱私而興奮莫名,樂把拉夫
人生攪和得更加混沌;老太太羅莎莉因罹患胰線癌想透過『死亡會所』有尊嚴地決定自己
的死亡,百般拉扯、即將赴死前才發現自己竟是名作家里奧所創造出來的虛假人物(而據
里奧陳稱,那些故事靈感多半是在浴缸產生的);演員拉夫‧譚納因為手機遺失自覺被社
會孤立,汲汲於自己名聲的他卻辯稱自己僅不過是分身,甚至進入舞廳模仿他自己搏取觀
眾肯定;代替里奧前往人生地不熟中亞開會的女作家瑪麗亞卻被旅行團放鴿子,最後因為
語言習俗迥異滯留在這塊荒涼之地。故事中牽扯出來的人物之『名』與『聲』把故事中主
角及配角的份界打散,讓彼等在驚訝之餘察覺自己也具有『可替代性』、代替別人站上不
屬於自己的舞台。

故事揭示的概念無非乃自己就是命運的主宰,擁有或失去/支配或操縱往往起於自己的動
念,沒有人能成為別人掌控的客體,璀璨奪人的明星偶像剝除了『名』與『聲』後不過也
只是赤裸裸的草芥一只,黯黯不見光環的無名小卒也可能因緣際會地站上『名』與『聲』
的舞台。不喜歡使用手機的艾布凌嚐到被人誤認為偶像的名聲驅使,最後變成虛臾離不開
手機;執著於自己名聲卻又厭倦這樣光環的演員拉夫在被別人取代後也曾悵然若失,但最
後選擇平淡接受;永遠七百萬讀者的作家米蓋爾把信仰、信任、誠實、禮儀寫得信手拈來
且義正辭嚴,最後卻『找到扣下扳機結束自己命運的力量』。作者把他創造出來的人物拉
捏得既虛假又真實,打破虛實界線的下場便是讓讀者在字裡行間中挖掘角色的真真假假,
原先真實的角色可能最終發覺自己正是別人筆下的角色,而自認為自己無可取代的地位恍
神後會察覺自己的地位早就被別人竊據,故事其實體現了當今人物過度重視名聲的醜陋與
膚淺:我們透過社會標籤幫自己在人際關係中找到定位,進而認為自己才能符合名實地安
身立命,然而名聲是否真的一如我等查視地那般重要?這點恐怕是冷暖自知取決於吾人之
心吧。

另外作者也在故事中指出現代人物過度仰賴科技的依賴病,瑪麗亞來到中亞開會不去拉展
現實人際關係卻一直仰賴電源即將用罄的手機;視手機為無物的艾布凌因為拿到手機就此
沈迷;失去手機的拉夫覺得自己排除在社會之外;沈迷於網路論壇貼文抨擊他人的技術員
無法盡情在網路上暢所欲言而陷入恐慌,這些在在都體現當今我等近乎病態地無法與科技
切除的現象。嚴格說來本作並非歸類於『容易上手』的故事,讀者往往必須再三咀嚼才能
找出隱藏在各段落的人物『名』,而這個近乎戲謔的遊戲則必須讀者鍥而不捨追查下去,
必要之處甚至必須把所有九篇故事打散重新架構,也許才能感受到箇中滋味進而發自內心
地詠歎作者功力之高深諱測,但在這之前,你我都必須放下對名聲的執著與依賴,才能走
進作者精心布置的人生萬花筒。

☆Note
①感謝商周出版社的蘇小姐與獨小編提供本次的試讀機會。
②趁著本作問世,出版社順勢推出《丈量世界》及《我與康明斯基》改版,新封面很漂亮喔~(呼籲)
    


【活動頁面】
BANNER.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mpuzz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