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勞倫斯‧薛爾特
出版社:三采
出版日期:2010年02月25日(暫訂)
閱讀日期:2010年02/25-03/01
入手方式:試讀活動


何謂樂觀?何謂悲觀?當我們身處在一個每天打開新聞就瀰漫著嗜血以及煽色腥氣味的『報
憂不報喜』世界,我們又怎麼會欣喜地擁抱美好的人事物?當我們遭逢困頓或是犯了錯誤,
身邊有多少人不會落井下石、訕笑譏諷,又有多少人會鼓勵、擁抱我們極易受創的心靈?存
在主義大師尼采曾說:『人是無緣無故被拋到世間來的,是空無所有的。』而我們從這
個『上帝已死』的世界中一介所無的誕生下來,自然要容任身邊充斥著無數挑戰、悲觀、嫉
妒,甚至是殺戮等血淋淋的殘酷事實,意志不夠堅定、對信念飄忽不定的人往往要在爭奪過
程中敗陣下來,流落自由主義社會競爭下的犧牲品。但在追求自我價值實現的進程中我們又
常常會因突如其來的打擊或不順遂而滿懷怨懟,進而質疑自己是否真有能耐持續下去。作者
以自己追尋樂觀信念的親身經驗為基礎,要告訴世間所有懷抱上述否定觀點的人他有勇氣也
有能力對抗這個本質上並非那麼美好的社會。

為了找尋每天早上能滿懷希望起床的『一躍下床要素』,作者深諳僅憑著自己『很樂觀』的
念頭並不足以改變或扭轉悲觀思想,甚至因為缺乏內在源源不絕的『樂觀能量』而會使自己
在追索過程中敗陣下來,另一方面他也想藉此機會求證於社會上形形色色的成功人物究竟樂
觀為何物,因此他足履踏遍半個地球,訪問街頭遊民、成功的企業家、印度修行的僧侶,甚
至是屠圖樞機主教、美國(前)總統柯林頓。這一路檢證的過程中他屢次因為別人採行觀點
迥異而敗陣黯然離去,但他依舊不放棄、咬牙找尋任何可以提供他創作本書材料的『適格』
人物,儘管他在追尋過程中遇到心靈契合、甚至他(片面)私訂終身的對象,一度因為不敵
命運阻撓而心灰意冷,但最終他還是選擇以豁達態度來看待上天的玩笑。

坊間追求樂觀的書籍多半著重在單方面權威的講授方法,無非是『先以遭逢困頓為引子,接
著告訴讀者樂觀能扭轉乾坤』的老套手法,再不然就是背誦教條式的論理洗腦,讀者囫圇吞
棗後依舊無法感同身受,將上開理論應用到實際的周遭生活當中,最後依舊不敵滾滾而來的
悲觀思想。作者以自己親身追尋的經驗當作整本書的意旨,他並未在故事中對讀者進行『樂
觀洗腦』,也沒有告訴讀者應該傚仿他的經驗,甚至可以說本書充其量不過是本記載個人尋
求樂觀的訪談記錄與心路歷程,毫無任何輸入樂觀思想的教化意義可言,但因為作者的困頓
經驗及自我價值懷疑是每個人都會遇到、遭逢到的,更能突顯流露出他的說服力與吸引力。
讀者不需要長篇大論、曉以大義,甚至是危言聳聽的『個人演講』,這種求證社會上成功或
快樂人物內心思維的寫作筆法正因為毫不強迫,更能在無形中『強迫』讀者自願性接受。

故事裡頭作者旁徵博引了許多人物對於樂觀思想的看法與理論,儘管每個人因其身份地位可
能提出見解會大異其趣,然而在吸收這些理論的過程中他也逐漸發現,原來『條條大路通羅
馬』,每個人見解稍加潤飾修正後便能理出一套基本的原理原則。甚至在訪談人物後也會發
現帶領我等走向樂觀念頭的正是源於更高層次的靈魂境界。印度教苦行僧的靈修、中國傳統
的太極拳法都是來自這層境界的指導原則,雖然故事中充滿了不少對宗教觀點的探討,但作
者並未特別傾心偏愛哪種見解(應該說是抱持兼容並蓄的想法),也不至於讓人覺得在故事
後段變質成輸入宗教觀的勸諭書籍。

當我們淹沒在散發悲觀思想、世界毀滅論的新聞版面中,我們更要有能力去抵擋『外來因素
』的干擾,讓自己能『出淤泥而不染』般面對每天的不順遂。毋寧說是既然世界某方面的確
慢步走向崩解毀滅的境遇,何不如以另一觀點來看待其他尚存美好的人事物?每個人都有選
擇樂觀或悲觀的權利,但你/妳又選擇了什麼?別忘了,樂觀也是一種選擇。

☆Note
①感謝三采出版社與胡先生提供本次試讀機會。

choice568.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mpuzz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