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南西‧霍蘭(Nancy Horan)
出版社:漫遊者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02日
閱讀日期:2009年05/20-05/25
入手方式:試讀活動


雖為情節有所本的虛構作品,作者仍舊花費7年光陰研究史料傳記,以捕捉主角們的神韻,
法蘭克‧洛伊德‧萊特這位美國當代建築大師與其客戶梅瑪近約7年的戀愛故事為主軸,
探討在女權意識逐漸高漲但普遍仍受壓抑的20世紀初,女性能否享有婚姻自主權的議題。
作者巧妙捨棄世人較熟稔的法蘭克為故事敘述者,反就梅瑪為第一人稱正有其特殊含意,
一來規避讀者對當代男性沙文主義的詬病,也因為女性情感豐沛、心思細膩易引發共鳴。
作者雖無意對法蘭克梅瑪兩人間的韻事多作評論,但其實細細品嚐主角們的內心衝突,
還是不免感受到作者在角色故事氣氛營造上下足功夫,道德與自由的拉鋸讓人難以抉擇。
   
註:(左圖)法蘭克‧洛伊德‧萊特;(中圖)梅瑪;(右圖)愛倫‧凱

女主角梅瑪與先生艾德溫想在橡樹園大道蓋間新房子,因而透過讀書會結識建築師萊特
夫婦倆僱請萊特為他們建造『快樂時光屋』,然而卻自此種下剪不斷理還亂近約7年之爭。
隨著梅瑪語法蘭克感情逐漸白熱化,雙方都認定自己所託非人,由是不顧社會輿論抨擊,
斷然拋棄家庭追隨自己所愛。然而梅瑪萬萬沒想到這一放手失去的是陪著子女成長歲月,
萊特與女權作家愛倫‧凱在她心中地位舉足輕重,使她無法毅然割捨對自由愛情的信念,
而隨著親密程度更甚以往梅瑪發現萊特不如她原先所想,也促使結局走向無可挽回之地。

任何事件隨時間遞嬗難免剝落成碎塊,荒煙瀰漫終至無從詳細檢索,遂自世人腦中遁去,
此時唯有藉著作家辛茹地蒐集彙編殘存資料,把當時的鼻息、悸動一五一十謄寫在書中,
讓人心跳脈搏得以追隨故事人物同頻率地跳動,也才更能夠體會出所做抉擇當下的心境。
南西‧霍蘭燕步般追逐著法蘭克梅瑪兩人當時不被看好的愛情,加上一些想像渲染,
寫出這部雋永又刻骨銘心的愛情作品。尤其看到梅瑪面臨孩子與愛情間勢必要做出抉擇,
那種面臨兩難抉擇的痛楚讓人莫名其妙沾染了感傷氣氛,即使換做平凡常人一如你我,
在面臨世人指責眼光的沈重包袱以及放手追尋自己真愛的選項間,相信也要躊躇再三的。
File:RobieHouseWindows ChicagoIL.jpg   File:FallingwaterWright.jpg
註:(左圖)萊特式鑲嵌玻璃格子窗設計;(右圖)落水山莊(Fallingwater)

儘管梅瑪面臨婚姻自由的考驗,我們仍不由得佩服她在文學獨高深造詣以及先衛的思想,
在她毛遂自薦翻譯瑞典女性主義作家愛倫‧凱的《愛與道德》,不難窺見浩洪的企圖心,
而由她翻譯過程感受到歌詠生命的美好,字字句句發自內腑的誠懇真摯,教人印象深刻。
角色衝突一直以來是世人在社會中所要面對的課題,我們不得不佩服這樣子聰慧的女性,
膽敢『橫眉冷對千夫子』順從自己內心情感直覺的呼喚,挺身捍衛屬於自己固有自主權,
這樣自主的女性在現今工商社會所在多有,然而身處於100年前的保守社會卻幾近闕如,
當代男人不願根深蒂固的父權遭受挑戰,自然冠上以低濫下流的口號將這等女性污名化。
然而作者不願挺身捍衛『政治正確』這類是非,反而迂迴地以母愛來勾勒出梅瑪的困惑,
營造出來的心痛氣氛更甚於直接予以針砭。孩子一直以來總能化干戈為玉帛,不是嗎?

儘管有人會對萊特輕佻、便宜行事的心態加以撻伐,個人卻覺得他也算時代下的犧牲品,
所謂『形勢比人強』,有些抉擇在旁觀者眼中看來無稽鄙夷,但卻是不得不然的選擇,
我想唯一最好的解釋,應該歸因於男女主角都身陷醉躺於愛情泥淖中,久久無以自拔吧。
故事最後無聲走向驚悚殘破的結局,讓人見到一蕊氛香自花苞吐露卻被無情扼殺的殘酷,
更讓人在腦海中激懸不已,而不由得為這段『除卻巫山不是雲』的戀情在一聲嘆息告結。

☆Note
①感謝漫遊者文化與何先生提供本次的試讀機會。
②話說回來,這本書結局還真是令人錯愕,真是嘎然而止XD。


【活動頁面】
568170_01.jpg

【大家的心得】
待補

【商品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mpuzz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