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羅傑‧埃洛里(R.J. Elloy)
出版社:商周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03日
閱讀日期:2009年05/15-05/20
入手方式:試讀活動


是怎樣慘澹沈重的生命包袱讓一個人扛著罪愆的十字架,近約三十載沿著蹊徑踽踽獨行,
又是何等的沈鬱記憶讓一個人失去充滿希望懷抱的成長過程,注定在嘆息與悔恨中度過。
作者以內斂的口吻將一個失去上帝眷寵小孩子的心路歷程化作一曲緩慢哀傷的生命謳歌,
他的文字不帶個人情感,宛如旁觀者隔著一層薄膜冷冷審視窺探這世界,有如遺世獨立,
而雅緻的敘述口吻如破碎的美麗花瓶,教我們體會生命曾經何等豔麗,如今卻消逝不再,
文字與想像結合成為一幅斑駁灰暗的畫作,讓人在優美細膩的筆觸中品嚐絕望與孤獨。

故事的小男孩約瑟夫在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失去父親,尚處於懵懂單純的他,
深深相信死神一路走來把父親帶走,將父親變成了天使。奧古斯塔瀑布鎮就此展開悲劇,
約瑟夫同班女同學相繼被兇手強姦殺害,甚至殘忍剁其四肢、宛如宰殺牲畜般開腸破肚。
正當全鎮陷於緊繃氛圍時約瑟夫夥同幾名男孩歃血為盟組成『守護者』,誓死守護家鄉,
然而在他的幼小心中早已暗自決定永遠守護摯愛的女孩艾蓮娜,讓她免於癲癇病症困擾。
死神並沒有隨著約瑟夫長大、戰爭告終而立去,相對地他常駐在鎮上接連帶走許多女孩,
一場突如其來的火災把約瑟夫的信念徹底擊垮,母親承受不住折磨發瘋而住進精神病院,
約瑟夫在狄齡警長建議下離鎮前往紐約,但死神依舊緊跟著他,把他所愛的人一一帶走,
究竟這一場場殺戮要到才會終結,而約瑟夫也才能從無止境的噩夢中醒來?

故事初始那記槍聲儘管曖昧不明仍舊約略透露出結局,但作者精巧地控制結局的溢流量,
將時間軸拆成一組組零件,交錯組合在約瑟夫成長過程與現實中,保留驚奇度與神祕性。
於是我們在閱讀過程中可見『守護者』極力緝兇的過程,以及約瑟夫對兇手的憤怒囈語,
兩相輝映使故事彈性許多,不至於過份沈悶呆滯。對比起二次世界大戰水深火熱的戰況,
奧古斯塔瀑布鎮的生活幾近可謂近乎沈悶平凡,也因而作者將病態的殺戮如特寫般放大,
讓人充分感受空間壓縮的反差:戰爭每日死傷不計其數,鎮上十幾名女孩喪命不過小事,
然而就因為鎮上純樸不過的農息,更助長了讀者對連環殺戮的恐懼感。作者緊扣住這點,
將驚悚懸疑的情節埋藏在時間與空間的細縫中,讓人不自覺地沾染了對命案的好奇心。

故事中讓人最容易引起共鳴的或許是身為守護者那份執著。約瑟夫自比為沙林傑的捕手,
駐守在麥田邊緣以阻止他們墜落,然而事實上一旦他們失足就再也無從挽回、就此離開,
但卻能化為天使不被人(約瑟夫)遺忘。綜觀整個故事後將發現這段比喻十分細膩貼切:
約瑟夫嘗試守護班上同學、艾蓮娜、母親、韋伯小姐,以及布莉姬,然而都以失敗告終。
儘管她們死去徒留訃聞或報導,卻未從約瑟夫心中消逝,事實上他將該段悲傷經歷寫下,
最後終於以天使之姿永遠存留於世人心中。作者將這些譬喻的意象駕馭純熟,令人驚羨。

唯獨故事較失敗之處或許就是對於追緝兇手過程的描寫了。作者為了刻意『誤導』讀者,
以大量文字堆砌以及詞不達意的描繪企圖影響讀者判斷力,殊不知這樣畫虎不成反類犬,
反而讓人覺得有些造作矯揉,結局也顯得遲悶呆板,人物對話線索彷彿刻意設計、雕琢,
實在是故事最後敗筆。然而作者儘管對情節設計有不當之處,卻不失其文字詞藻之精美,
字字珠璣的文字美感讓人閱讀時咀嚼再三,反覆思忖背後意義,駕馭文字功力不容小覷。

作者以孩提時對天使單純無邪的想望,書寫折翼天使墮入地獄肆虐貽害人間的連環殺戮,
實在是令人倍感新鮮的主軸。一路閱讀過來讓人有沈悶無奈的氣氛,儘管直到真相大白,
我們不免還是要感嘆,在現今民主機制的運轉過程中,多數暴力究竟扼殺多少無辜靈魂?


☆Note
①感謝羽毛網社提供本次試讀機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mpuzz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